沉香小故事
一个人内心如果有了沉香,便能不畏惧浮世。--林清玄
中国用香的历史非常悠久,自远古时期起用香的习俗就逐渐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西汉时,出产沉香的区域被纳入汉朝疆域,沉香以其香气淡雅、历久不散、养性保健的特点而迅速成为众香之首,逐渐形成了以香料、香品、香器为核心的沉香文化。特别是随着佛教的传入,作为佛教圣物的沉香受到世人的喜爱。
隋唐盛世时,由于皇室对沉香的青睐,沉香文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,也更加趋向于精细化和系统化。两宋时期,沉香成为文人阶层读书、清谈、抚琴、品茶时必不可少的雅事。
到明清时期,使用沉香的风气更加浓厚,沉香文化已渗透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《太平广记·草木》记述了一段有关沉香的趣事。
高州首领进京时带了沉香献给唐太宗,太宗问他:“卿宅去沉香远近?”对曰:“宅左右即出香树,然其生者无香,惟朽者始香矣。”
这样的趣答,点明了沉香的特征,香树在树皮枯折、朽烂之后,才能开始结香。
沉香树的树心部位在受到如雷击、风摧、虫蛀、刀砍、火烧等外界伤害后,真菌微生物侵入感染,伤口处分泌出一种自我保护的特殊树脂,过程中产生浓郁的香气。
林清玄在《沉香木》中写道:“沉香最动人的部分,是它的沉,有沉静内敛的品质;也在它的香,一旦成就,永不散失。沉香不只是木头,它是一种启示。启示在浮动的、浮华的人世中,也要在内在保持着深沉的、永远不变的芳香。浮世是水,俗木随欲望水波流荡,无所定止;沉香是定石,在水中一样沉静,一样的香。一个人内心如果有了沉香,便能不畏惧浮世。”